运输机是提升部队机动性的核心单位,尤其在中后期战略部署中起到关键作用。运输机的主要功能包括快速投送兵力、跨越地形障碍以及执行紧急补给任务。使用运输机前需确保已建造空军基地并配备运输机单位,坦克类兵种无法搭载,其他陆军部队需通过进入空军基地指令自动适配装载。运输机的运载能力有限,需根据任务需求合理分配兵力,避免超载导致效率下降。
运输机的战术价值体现在其无视地形限制的快速移动能力,能够将部队直接投送至敌方防线后方或关键资源点。执行空投任务时需注意山地和水域无法作为降落点,且运输过程中需防范敌方防空火力。为提高安全性,建议搭配战斗机护航或选择敌方防空薄弱时段行动。运输机本身不具备防御能力,若遭遇拦截极易损失,因此航线规划应避开敌方密集防空区域,必要时可分批次运输以减少风险。
运输机的装载效率与操作细节密切相关。进入运输状态的部队需停留在空军基地外围,通过长按选择目标部队后点击进入空军基地完成装载。系统会自动筛选可搭载的兵种,但需手动调整编制数量以匹配运输机容量。大型运输机可装载6组攻城炮等重型装备,但实际装载时可能因单位体积差异出现容量误差,需通过反复调配优化装载方案。装载完成后可通过感叹号图标查看实时运载状态。
运输机的战略运用需结合战场整体态势。在进攻阶段,可集中多架运输机实施多点空降,分散敌方防御火力;防守阶段则用于快速支援濒危据点或撤离关键部队。需注意运输机在基地外停留时会持续消耗粮食补给,长期闲置将导致资源浪费。与海军运输相比,空运虽速度更快但成本更高,适合执行时效性强的精准打击或救援任务,而非大规模兵力转移。
高效使用运输机的核心在于平衡速度、安全与成本。优先搭载高价值兵种如特种部队或攻城武器,避免运输低级单位造成资源浪费。每次行动前需通过侦察掌握敌方防空部署,必要时使用干扰策略掩护运输。运输机与地面部队的协同也至关重要,空投后应立即建立防御工事或发起攻势,避免孤立无援。这些原则需要在实际作战中根据战场变化动态调整。